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24年入学适用)
一、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建于1949年,是一门集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电子设备设计、开发和应用的专业。本专业是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分别于2013、2019年连续两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过多年发展,本专业在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信息安全、下一代无线通信、通信导航与探测一体化、海洋环境多物理场测量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拥有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本专业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我国信息与通信产业战略需求,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卓越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意识和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培养定位
本专业依托大连理工大学一流研究型大学和信息与通信工程辽宁省一流学科的优质资源,秉持“学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实践为要、知识为基”的“五为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深情怀、厚基础、宽视野、重交叉、强实践”的人才培养方针,培养具备电子电路、信息处理、通信系统、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专业领域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坚实的专业技能,能够在电子信息及其相关行业和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备制造、技术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高水平建设者和高度可靠接班人。
三、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概况
本专业实行“1+3”培养模式。在第一学年,学生在信息技术学域(一)接受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培养,重点强化数理基础、信息技术基础和人工智能素养,为后续深入专业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一年级结束后,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在学域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进入到本专业的学生,后三年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进行深入的专业学习。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含思政课程、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课程等模块,学生需在大学四年期间完成各模块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并达到150学分的总学分要求。
图1. 202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概况
四、专业课程设置
学院宽口径、系统性地梳理了电子信息工程七大核心专业方向:电子电路、数字逻辑、信号、智能、场与波、通信、程序,并在每个方向打造一门高整合性项目式核心课程,以夯实电子信息领域基础知识的学习。本专业核心方向及对应方向的核心课程设置情况如图2所示。
图2.专业核心方向及相关核心课程设置情况
除在核心方向设置上述专业核心课程之外,继续设置进阶性专业限选课程,每门课为2.5学分。学生可根据自身专长及喜好,选择从中修读4门,在相关方向开展进阶性学习,为日后的研究性学习、科学研究及综合性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图3.进阶性专业限选课程设置情况
在专业选修课程方面,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通信、电子技术方向的前沿及跨学科课程,以及涵盖信号、AI、通信、程序设计、海洋信息等方向的本研贯通课程。同时设置科研能力提升项目,鼓励学生提前进组,接受科研训练。
学院在每个学年均设置了集中实践环节,包括《工程训练》(大二秋)、《高级程序设计与实践》(大二夏)、《生产实习》(大三夏)、《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设计)》(大四)。此外,专业核心课程及部分专业限选课程均包含项目式实验,确保学生具有充分的动手实践锻炼。
五、项目式教学
学院重点规划的6门专业核心课程均包含项目式教学环节。基于统一的智慧小车实验平台,通过分阶段加载技术模块,扩大应用领域,深化技术难度,开展跨课程、贯通式的项目式学习,以期为学生提供与传统课堂不同的、基于项目实践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图4.项目式课程实验内容及不同阶段(图中项目式实验内容为初步规划内容,仅供示意,实际课程内容以真实情况为准)
六、培养方案下载
- 202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七、延伸阅读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召开深入学习与贯彻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七次教育教学研讨会精神专题会议
- 解放思想谋育人 锚定目标向未来 ——信通学院全面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
- 核心课程深度重构,项目式实践全面贯通——信通学院深入开展课程建设大讨论